波浪流:波浪進入淺水區后,還會引起岸邊增水。波浪運動中,水質點的運動軌跡并非是封閉的,隨著波浪外形的傳播,亦有一部分水傳到海岸帶,使岸邊增水,稱波浪增水。在向岸風作用下,形成海岸帶的風成壅水,強烈的風力作用,可使岸邊增水5m以上。波浪破碎后,前進水流向岸移動增高了岸邊水位。
岸邊增水使岸邊水位高于外海水平面,但這抬高的水位是不能持久的,通過海底回流(離岸流)來降低水位,回復水位平衡?;亓鞯姆绞接校汉5谆亓鳎╞ack current),岸邊壅水使水面抬高后,由于重力作用水流沿水下岸坡返回,取得水面平衡,這種海底回流多產生在岸坡較陡的深水海岸。沿岸流(longshore current)是波浪的銳角與海岸斜交時,水流沿岸流向波浪射線下方水位較低處,以取得水面平衡。裂流(rip current)是當波浪垂直向岸時,壅水現象可形成聚積的水體,形成裂流橫穿激浪帶流向海中,裂流是從激浪帶向海流動的強而狹窄的回流,是靠近岸流系統維持的(圖7-8)。
圖7-8 裂流圖式
風暴潮(storm surge):是在異常天氣條件下,短期風暴內產生的長波,形成特別高的水位。通常用實測潮位與推算潮位代數差來計算。因為增水的周期同潮汐周期相似,因而增水與潮汐相同的速度、方向傳播,在中國沿海引起風暴潮的主要是臺風。在冬半年中國北方由氣旋、冷鋒而形成風暴潮。在美國東海岸是颶風。世界上最大的風暴潮記錄是:1969年,美國的卡米爾颶風,增水(海面增高)7.5m。1970年11月孟加拉灣風暴潮增水6.0m,1980年7月22日我國雷州半島8007號臺風登陸,徐聞縣南渡站增水5.94m。氣旋、冷鋒造成的溫帶風暴潮,最大增水是1969年4月23日江淮氣旋,使萊州灣增水3.55m。風暴潮是塑造海岸的強大動力,引起海岸地形的變化,也是海岸地區最嚴重的海洋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