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系統方法論
硬系統方法論(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論。這種方法論的產生源于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學等領域,是傳統工程方法的進一步綜合和提煉,其主要應用領域是結構化的工程和組織問題。其內容反映在可以直觀展示系統工程各項工作內容的霍爾三維結構圖中,如圖2-1所示?;魻柸S結構集中體現了系統工程方法的系統化、綜合化、最優化、程序化和標準化等特點,是系統工程方法論的重要基礎內容。
三維結構中的時間維表示系統工程工作的各個階段。一般依次序劃分為:規劃階段、擬訂方案階段、研制階段、生產階段、安裝試驗階段、運行階段和更新階段。
圖2-1 霍爾三維結構圖
三維結構中的邏輯維亦稱思考過程,是指實施系統工程的每個工作階段所要經歷的步驟。它也是運用系統工程方法進行思考、分析和處理系統問題時遵循的一般程序,可分為以下七個步驟。
第1步,明確問題。通過系統調查盡量全面地收集和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資料和數據(歷史的、現狀的和發展的)。
第2步,系統指標設計。在明確問題后,應該選擇具體的評價系統功能的指標,以利于衡量所有供選擇的系統方案。
第3步,系統方案綜合。主要是按照問題的性質及總的功能(目標)要求,形成一組可供選擇的系統方案,方案中要明確所選系統的結構和相應參數。在系統方案綜合時最重要的是自由地提出設想,而不應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第4步,模型化。對可能入選的所有方案,通過比較進行精簡,并對精簡后的方案進一步說明其性能和特點,以及與整個系統的相互關系。為了對眾多的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往往通過形成一組定量模型,把這些方案與系統的評價目標聯系起來。
第5步,系統選擇(最優化)。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選出各入選方案中的最優者。當評價目標只有一個定量指標而且備選方案個數不多時,可以很容易確定最優者。而當備選方案個數很多,評價目標又有多個且彼此之間又有矛盾,要選出一個對所有指標都為優的方案,一般是不可能的,這就必須在各個指標間有一定的協調,即使用多目標優化方法來選出最優方案。
第6步,方案決策。由決策層根據更全面的要求,最后決定一個或極少幾個方案予以試行。
第7步,實施計劃。根據最后選定的方案,對系統進行具體實施。如果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比較順利或者遇到的困難不大,即可確定方案,或對方案略加修改完善,否則,需要重新進行選擇和優化。
三維結構中的知識維是指為完成上述各階段、各步驟的工作所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術知識?;魻柊堰@些知識分成工程、醫學、建筑、商業、法律、管理、社會科學和藝術等。
由于硬系統方法論在系統管理實踐中主要適用于解決結構化的技術問題,在解決復雜的社會系統問題時,存在極大的局限性,硬系統方法論沒有考慮系統中人的主觀因素,認為只有建立數學模型才能科學地解決問題。但對復雜的社會系統來說,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往往是不現實的。這些局限性隨著非結構化、非技術性問題重要性的不斷提高而日益突出。針對這些不足,出現了許多建立在軟系統思想基礎上的軟系統方法論。
2.軟系統方法論
軟系統方法論(Soft System Methodology,SSM)是英國蘭切斯特大學切克蘭德教授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軟系統方法論強調通過人的交流討論,對問題的實質有所認識,逐步明確系統的目標,經過不斷的反饋,逐步深化對系統的了解,得出滿意的可行解,不同于硬系統方法論中按部就班地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
軟系統方法論不強調系統的精確分析、建模和優化,而是通過組織討論,聽取各方面有關人員的意見,反復比較和學習,尋求可能的滿意結果,它主要依靠定性的方法,而不像硬系統方法論那樣重視定量方法。
軟系統方法論流程如圖2-2所示。
第1步,對系統的各種問題收集素材。
第2步,對第1步所收集到的素材進行整理,尋找零散問題之間的聯系,或對一些問題進行概括,找出其共同特征。
圖2-2 軟系統方法論流程
第3步,首先要理解表達所對應的那個系統的存在性,進而找出這一系統的特征,并給這個系統起名。第2步是對第1步的抽象,第3步是對第2步的進一步抽象。
第4步,是第3步的展開和深入,由根定義規定了一個系統,這一步就是要表明根定義規定的系統必須包括什么內容,即根定義規定系統的必要結構。第3步與第4步是思維與智力活動的產物。
第5步,把由第3步與第4步思考產生的概念系統與實際的系統進行比較,比較概念系統與實際系統的差別,并且與問題情境相關的人員就其差別進行討論。
第6步,在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可行的變革,這里所說的可行變革是以系統情境中的人占優勢態度與權力結構認可的需要為基礎的。
第7步,實施第6步選擇的可行行動。
由于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總是由不同性質的事物以復雜的關聯方式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常常是在不同的階段或不同的方面使用不同的方法,重要的是怎樣汲取它們的精神,在處理系統問題時靈活運用它們的原則。
硬系統方法論和軟系統方法論均為系統工程方法論,都是以問題為起點,具有相應的邏輯過程。兩者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前者以工程系統為研究對象,后者更適合以有人、社會參與的軟系統問題為對象;前者核心是優化,而后者核心是比較學習;前者更多偏重定量分析,后者比較強調定性分析或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